杨昌济深信,国家振兴关键在于国民教育。然而,毛泽东极力反对,认为政客、军阀及外部势力才是压迫源头。杨昌济劝导毛泽东牢记教育使命,毛泽东却反击,导致双方不欢而散。萧子升建议毛泽东向老师道歉,但毛泽东坚持观点分歧。杨开慧不知父亲与毛泽东为何争执,杨昌济独自在书房度过一整个下午。邓中夏邀毛泽东参加青年读书会,使其接触到新思想。次日,邹鼎丞为兰若姐姐庆生,送上诗画作为礼物,兰若非常高兴。然而,由于赴法留学生增多,教育会资金紧张,无法支付学费。李石曾告知萧子升此事,要求保密,但保证毛泽东等人的学费。华法教育会宣布不再资助其他学生,蔡和森得知后怒打萧子升。杨昌济调解学生矛盾,强调团结协作。杨昌济提到,熊希龄、范源濂拥有北京银行存款,可解湘籍学生赴法之困,但需征求乡绅意见。熊希龄与北京银行经理沟通后,得知支出只需熊希龄和另一监理人签名。熊希龄发现湖南督军张敬尧也欲争夺此款,于是致函乡绅请求同意部分用于学生留学。二丫直言令杨开慧欣喜。